《Like That》跟夏日堪称绝配,歌曲自带梦幻甜蜜味道,完美契合夏日激情氛围。更激情的在于,吴亦凡这首全新英文单曲在美国 iTunes 总榜以及 Hip-Hop / Rap 分榜上仅耗时一个半小时就豪取双冠,并且驻扎榜首一周时间,纪录就此诞生。前有跟“环球音乐集团”签约合作,此番新单曲就祭出强势表现,这完全是开启歌手全新发展阶段的态势。
确实,如果仔细品评,在《Like That》里就能够发现吴亦凡迭代翻新的迹象。
此前,似乎“国际化”这词汇就可以完整定义吴亦凡的音乐,但在新作品里,简单的“国际化”明显已经不够用。在我看来,吴亦凡的《Like That》是立足国际的自主创作,即,这里存在专属于吴亦凡的国际品质。通俗讲,《Like That》这首歌曲,只有吴亦凡能创作成型,只有吴亦凡能唱出味道;严肃讲,吴亦凡在《Like That》里完成作品“人格化”的进程,这首歌曲完全具备他本人的型格。
《Like That》这首歌曲潮流时尚前卫,自由松弛却不失张力,酷劲中还暗含着温度感,吴亦凡本人即如此。作品“人格化”就是音乐创作的极致境界,这境界脱离了为了彰显技术而动用技术的初级阶层,达到将技术融入到歌手“人格”的效果,这就是为什么即便《Like That》动用诸多国际化技术元素,但最终成品依然是最吴亦凡的味道。
见歌如见人,这就是所谓的“辨识度”。
笼统划分,达成作品“人格化”,吴亦凡进行了两步操作。首先,立足国际。其次,自主创作。
立足国际充分保证了作品的前端性定位以及精致化质量。风格方面,《Like That》里国际化成分主要包括Mumble Rap以及Alternative R&B。这两者正是当下欧美乐坛最为火热的类型,代表着流行音乐发展的前端、未来。
当然,需要讲明的是,吴亦凡并非单纯为追逐国际潮流。选择以上风格元素,除却是基于歌曲气质的具体选择,更是作为音乐人在创作态度方面的定位。
Mumble Rap,直译为“模糊说唱”,又被称作EDM Rap或者Melodic Rap,属于说唱领域的新品种。区别于传统Rap追求快速爆裂的说唱输出,Mumble Rap关注的是慢下来,甚至是停下来的输出。命名为“模糊”,并非完全是因为歌手吐字不清,这强调的是其实歌曲整体模糊朦胧的氛围。Alternative R&B,另名PBR&B或者Experimental R&B,算作对于传统R&B的改造发展。这种风格通常会引入诸如EDM、Hip-hop等元素,由此在保持传统R&B灵性气质基础上突显出实验性以及先锋性,具体可以见Frank Ocean以及The Weeknd等代表人物的作品。
解读完以上内容,《Like That》选择Mumble Rap以及Alternative R&B的原因就已经足够明确。
歌曲气质方面,是因为这两种风格能够适配整体松弛自由慢板的氛围。追求心爱女孩的甜蜜以及浸入夏日时节的舒适,这些氛围由这两种风格来诠释最为合适。谈到“氛围”,这首歌曲最终效果层面其实还具备“氛围音乐”(Ambient Music)的元素,即,《Like That》最终输出的并非某种特定的音乐风格,而更多是抽象的氛围、感觉。谈到《Like That》,就能想到夏日、沙滩、清风、恋爱此类氛围。从创作角度来讲,吴亦凡的氛围化处理促使歌曲更加容易被感知,甚至是被铭记。《Like That》顺利打通从上佳“耳缘”深化到深刻“记忆”的通道。
创作态度方面,吴亦凡的实际意图通过这首歌曲传达出“慢”的意义。区别于市面上诸多追求高调以及强势的流行歌曲,《Like That》低调并且克制,有种在群体匆忙中保持独醒的态度,这,正符合吴亦凡惯性,始终在跟国际接轨过程中保持独立思考力。“慢”的意义在于,慢下来就可以认真享受追求心爱女神的时光。慢下来就可以体味夏日清风的美妙。慢下来就可以发现过往因为步伐过快而错过的风景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《Like That》就不止是一首情歌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。此处,吴亦凡呈现出Mumble Rap的精神内核,即以“慢”对抗“快”,在碎片化的时代,追求自我完整。
仅是完成以上国际化的处理,《Like That》就已经足够优质。而吴亦凡选择更进阶,在国际化过程里进行自主创作,打造清晰辨识度。
自主创作保证《Like That》只能专属于吴亦凡出品。歌曲里,对于诸多国际化元素都进行自主内化,Mumble Rap方面,汲取的是人声乐器化的精髓,这种风格所倡导的是人声成为音乐本身,即,强调乐器属性。由此,运用到歌曲里,人声并非单独存在,而是配合音乐,有机构建成整体。在处理时,吴亦凡具体的自主调整包括,首先,保存Mumble Rap里模糊朦胧的人声演唱,但将欧美风格里的根源跟街道感转换成相对清新柔和的效果,由此增强人声音色中的温度感,配搭吴亦凡本就颇具辨识度的气泡音色,《Like That》整体展现出浪漫香气。其次,在人声乐器化的程度上,吴亦凡的处理明显更深层。《Like That》里,以声压以及宽度处理来判断,人声都并没有处于主导部分,甚至,有些段落人声成为背景,由此跟同曲其它声效构成平行结构,最终人声跟诸如鼓机以及Auto-tune等元素处于Call and Response的平衡状态里,即,呼应以及配合。如此安排促使人声成为音乐的有机组成,甚至可以说是无缝贴合在旋律线上,无法隔离筛选,和谐有序地融入。这种创作选择,可谓高级。
在自主创作过程里,吴亦凡持续进行风格化打造,此处我集中关注到两点,词曲创作的精致及运用Auto-tune声效时的弹性。
从创作范式层面来讲,《Like That》颇具R&B走向,但在具体词曲创作方面,吴亦凡掌握的是相对中式的方式,整首歌曲的旋律线是架构在流行框架中的“童谣”。这讲的是,《Like That》是标准的流行歌曲,具备最标准的流行段落设置,以记忆点深刻的Hook为突显点。同时,《Like That》的旋律跟歌词也是很“童谣”式的处理,易入耳易入心,符合大众传播的惯性。这种创作取向展示出吴亦凡在创作方面对于流行要义的深刻理解,对于他而言,创作就是用最精炼的内容来表达最直接的感觉。而精炼跟直接也逐渐成为吴亦凡的自主风格,仔细盘点过往作品,这种倾向就足够清晰。
关于Auto-tune的运用。起初,在吴亦凡的作品里这种方式受到某些质疑,但逐渐,Auto-tune已然成为其创作以及表达手段里重要的构成。在我看来,吴亦凡并不是将Auto-tune定位于“技术”,而是“表达的延伸”。所以其中逻辑是,Auto-tune的存在是为更好呈现他的创作意图。这点在《Like That》里尤其明显。
基于人声乐器化的思路,整首歌曲里,吴亦凡的真声跟Auto-tune效果音处于交互动态发展的状态。某些需要强调修饰的细节处会加强Auto-tune声效,而某些需要传达真切情感因子的部分,真声就此正式接管。由此,在歌曲里出现人声动态的效果,亦真亦幻,高低起伏,层次感以及发展感悉数突显。这种处理同属于吴亦凡的自主创作,区别于传统中单纯将人声经由Auto-tune处理后刻板呈现,他在《Like That》里的安排更具逻辑自洽性以及艺术表达必要性。
所以,按照吴亦凡的创作逻辑,Auto-tune这种冷技术具备“人格化”的特质,直观听感层面,《Like That》里的声效悦耳并且有温度。
仅仅只在《Like That》里就足够感受到吴亦凡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全新发展,我个人的判断,《Like That》还只是开始,在接下来陆续推出的作品里,吴亦凡立足国际的自主创作必定呈现出更加鲜活的“生命力”。